自从06年开始接触危废行业,到如今,已经是第13个年头了,13年间,发生了太多的事情,环保行业每隔几年都要兴起一波潮流,08年开奥运会,北京周边所有企业停产,唯独我所在的水泥厂因为协同处置危险废物,仍继续运行,这让我认识到了企业的价值所在;09年,碳交易市场火起来了,再后来合同能源管理火了一阵,之后是全国范围内脱销工艺的推广;15年之后,终于危废协同处置也火了起来。
经历了这么多,我始终在反思一个问题:环保是什么?如此宽泛的一个概念,工厂节能叫环保、处置危废叫环保、风力发电叫环保、清理卫生的也叫环保,是什么内涵把这些形形色色的概念拼凑到了一起?我想,“环保问题”其实是我们为以往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必须支付的一种成本,而“做环保”则是针对社会各行业的一种优化,发展环保产业,尤其是危险废物的处置利用,不可能一蹴而就,掌握一种或几种技术就自卖自夸,以为可以一招鲜了,我们需要面对的是社会的各个行业业,需要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,解决林林总总的问题。解决一个问题不难,难的是同时解决上百种工业废物的处置问题,要做到不出任何差错,同时还要尽可能得优化生产过程,降低处置成本。
不得不承认,目前国内得环保行业还处在比较初级得阶段,在这个阶段,由于国内危废处置存在巨大得供应缺口,水泥窑协同处置行业出现了井喷式发展,目前的持证生产线已将近100条,一旦进入运营期,企业就必须面对诸多挑战:一是如何保障危废收集、转运、储存、预处理及处置过程中的安全;二是如何实现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管理,满足上级部门的核查要求;三是如何保证协同处置过程中窑工况的稳定、烟气的达标排放以及水泥产品质量合格。对于从事协同处置的水泥企业来说,危废处置的产值很难超过水泥生产,但是危险废物的管理难度却要比后者大很多倍,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。企业必须完成从传统水泥企业向危险废物经营企业的角色转变,必须快速培养出一只素质过硬的技术团队和运营团队,在当前环保专业人才极度短缺的情况下,大多数企业是难以做到的。危险废物经营企业与水泥生产企业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。因此,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新建协同处置企业会面临巨大的挑战,不规范、低效率的运营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效益,甚至是生死存亡;当处置企业越来越多,处置端能力进一步膨胀时,危废收集价格的下降是必然的,部分经营不好的企业将面临亏损,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。 从社会其它行业中,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发,那就是在行业发展初期,小公司可以凭借自己的商业嗅觉快速切入,抢占市场的空白地带。但是,等行业成熟稳定之后,大企业优化自身技术和管理、降低成本的空间要远远大于中小企业,原因就是大企业专业人才配备更为齐全,流程更加规范合理,人才和资源的共享度更高。一个顶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可能要100万年薪,放在单个运营企业,是断然养不起的,更不要说打造顶级的团队了。但是,放在一个集团化运营的企业里,他可以为几十家企业服务。技术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业绩,最终,大量中小型企业会面临破产或被并购。 那么,有没有一种解决方案,能够解决当下中小型协同处置企业面临的运营困境,又能使企业在将来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呢?我想,有一种解决方案是可行的,那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危险废物运营托管模式。 中丹环保自成立之初,就在探索这一模式:危险废物的运营管理需要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和管理体系,首先,我们成立一家专业的危险废物运营公司,集合行业内的专业技术人才;然后,利用互联网、物联网领域的技术构建危废运营管理平台,将专业化的知识和专业的运营管理流程固化在其中,使企业从一开始就按照规范的流程制度运行。在当前的试点中,我们签约了多家持证企业,形成了一个中心辐射多点的运营架构,专业人才可以在企业之间高度共享,大大减小企业获取技术支持的时间和人力成本。 软件系统集合了危险废物处置相关的所有环节,可以在手机APP上实现危险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,每个工作环节只需要扫描危废标签,在各自的工作场景中填写该环节新增的信息,不需要通过人的移动互相传递单据,减少了数据冗余和矛盾出错的可能性;生产报表可以实时生成、更新并且呈现在监控中心中。同时,派驻现场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人员对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督,确保线下工作的安全通畅。在产废前端,根据各企业适合接纳的物料,将最合适的危废调配到最合适的企业。 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,没有哪个行业是一蹴而就的,危废行业更是如此,当前的行业并不成熟,强行注入大量资本只会使行业更加浮躁,唯有不忘初心,把握行业的核心价值,不断实践、积累、总结、优化,方能成就未来!